close

  “要是兩年前你來採訪,像這種下雨天肯定得踩一腳泥。現在都鋪上了水泥路,汽車直接開到農場,保證淋不著。”春雨霏霏中,記者來到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海豐農場專業合作社,農場總經理、村黨委書記吳玉蘭告訴記者,如今,天氣因素幾乎不會再影響到農場的生產。4000多畝地只有3個管理人員、37個常用員工,水稻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種植。
  吳玉蘭今年35歲,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“小吳書記”。2006年,她通過大學生村官選聘來到萬豐村,當年,這個村是幾乎沒有資產性收入的純農業村。2010年8月,村集體組建的海豐農場註冊成立,農民按照每畝土地950元入股,年底進行股權分紅。
  走進海豐農場的大棚,正在開花的蠶豆引起了記者的註意:本該五六月份上市的蠶豆,怎麼在這裡提前開花了?“這是我們在農業大學專家指導下種植的新品種,最近已經上市了。正常上市的蠶豆只能賣到三四塊錢一斤,但這個二三月份提前上市的品種,每斤賣8塊錢還供不應求……”由於採取精品化、差異化種植,農場大棚里的“寶貝”們普遍身價“高貴”,種植效益也比普通蔬菜高上兩倍。
  這些特色蔬菜以及小龍蝦養殖、散養土雞等,都還只是海豐農場的“副業”,真正的主業在太倉“三萬畝水稻豐產方”,其基本經營方式是“大承包、小包乾”。大承包是聘請村裡有知識、懂技術、會經營、善管理的職業農民任分場場長,包產量、包肥料、包農藥、包用工,定獎賠;小承包是農場管理者包乾管理費用,按月考核打分,直接掛鉤結算。主要考核手段是“成本核算、績效掛鉤”。例如,規定每畝糧田核定綜合成本,降低成本部分給予一定百分比的獎勵,超出成本部分則要相應扣除。用工形式則以固定用工與農忙季節臨時工為主,臨時工由村勞務合作社提供。由於實現了育秧、機耕、插秧、管理、收割、倉儲、烘乾、加工、包裝一條龍,大大節約了管理成本,每畝土地的效益可以達到1200元左右。目前,該村農場的收入已占到全村經濟總量的80%。
  2012年開始,萬豐村進行了村級集體資產晰股量化。2013年6月,萬豐社區股份合作社成立,現在持股戶數已達925戶,持有股份1萬餘股,全村去年可支配收入達418萬元。太倉市委農工辦副主任聞銘給記者算了筆賬:農民土地入股,一般以每畝平均800元實行保底分紅。參與合作農場生產經營管理的人員1362人,扣除道路、溝渠、綠化等面積後,人均管理土地近100畝,按每畝管理費275元計算,“股東”種田人均收入2.7萬元。
  村級經濟發展了,苦惱也來了。“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問題。”吳玉蘭說,現在在農場里勞作的是一群平均年齡高達65歲的老奶奶,讓這些老年人學會使用新型農機具,難度可想而知。“我們從日本引進的農藥機,5分鐘內就能灑完一畝地需要的農藥,但是要有能看懂說明書的人啊,因此,現在亟需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後備力量和管理隊伍。另外,找市場也不容易,合作農場發展時間不長,種出來的產品賣給誰?遇到以次充好、惡意競爭的市場從業者怎麼辦?”本報記者 吳 瓊  (原標題:“股東”種田人均收入兩萬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t97xtcr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